• <u id="eeg5s"><sub id="eeg5s"></sub></u>
  • <i id="eeg5s"><sub id="eeg5s"></sub></i>

  • <i id="eeg5s"><thead id="eeg5s"><li id="eeg5s"></li></thead></i>
    ×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政務公開>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索引號 ] 11500221MB15517796/2023-00020 [ 發文字號 ] 長壽府辦發〔2023〕1號
    [ 主題分類 ] 環境監測、保護與治理 [ 體裁分類 ] 其他公文
    [ 發布機構 ] 長壽區生態環境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3-01-06 [ 發布日期 ] 2023-01-30
    [ 標 題 ]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重慶市長壽區水生態環境保護 “十四五”規劃(2021—2025)》的通知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重慶市長壽區水生態環境保護 “十四五”規劃(2021—2025)》的通知

    長壽府辦發〔2023〕1號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重慶市長壽區水生態環境保護

    十四五規劃(20212025)》的通知


    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長壽區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20212025)》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16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長壽區水生態環境保護

    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全國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庫,保護好長江母親河和三峽庫區,事關重慶長遠發展,事關全國發展全局。長壽區地處重慶腹地,江河縱橫、水網密布;有一江、二湖、三河、十三溪,黃金水道長江穿流南部,流經20.9千米,長壽湖、大洪湖二湖點綴其間,支流龍溪河、大洪河、御臨河三河縱貫全境,桃花河、打漁溪等十三溪密布其中。長壽區水生態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敗,從流域角度出發,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聚焦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保護水資源、保障水安全、彰顯水文化,持續開展長壽區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勢在必行。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的基礎上,謀劃編制長壽區水生態環境十四五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為十四五期間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是全市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是長壽區全面實施3113項目攻堅行動計劃,開啟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國長壽城建設的新發展階段。十四五期間,長壽區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和同城發展先行區為統領,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高地、世界級運動康養旅游目的地、中國長壽生命科學城(簡稱兩地一城)為載體,以實施3113項目攻堅行動計劃(即圍繞兩地一城3個專項,形成每個專項10個以上特別重大項目、100個以上重大項目,總投資3000億元以上的大發展格局)為具體抓手,努力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國長壽城。

    在習近平總書記長江經濟帶共抓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方針的指引下,在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的基礎上,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詳細規劃長壽區十四五期間的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美好目標,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重慶市長壽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長壽區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重慶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長壽區水生態環境保護形勢

    第一節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十三五時期,長壽區委、區政府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樹牢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檢驗,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圓滿完成了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十三五期間,長壽區深入貫徹國務院水十條,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嚴格落實河長制,持續開展污水偷排、直排、亂排專項整治行動,縱深推進母親河桃花河全流域綜合整治、長壽湖生態環境保護深化及總磷削減以及大洪湖生態專項治理。截至2020年底,長壽區地表水總體水質良好,18個例行監測斷面中,II~III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8.9%。長江長壽段水質達Ⅱ類,龍溪河、御臨河長壽段水質保持Ⅲ類,桃花河碧桂園斷面年平均水質達Ⅲ類,實現歷史性根本好轉。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2.4%,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8.2%。

    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績顯著。全面落實河長制,精準建立一河一檔,實施一河一策;達標改造污水處理廠26座,新改建管網70公里,清理整改長江流域小水電30座。建成全市領先的在線監測系統和五級水污染風險防控體系,沿江1公里化工污染風險得到全面控制,長江長壽段常年保持Ⅱ類水質。對長江沿江排污口應查盡查,建立了189個疑似排口臺賬,構建一張圖,實行一口一策整治銷號。

    水資源管理日益加強。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思路,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2020年,全區用水總量2.6062億立方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降低3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4925增加到0.5003,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9.43%。

    水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實施江南新城防洪護岸綜合整治工程,建成護岸堤防1.24公里;清理整治14個長江干流長壽段岸線利用項目;加大消落區治理力度,消落區耕種面積持續減少;完成長江支流30座小水電站生態基流等清理整改。

    雙城經濟圈建設協同治水初見成效。聯動推進河(湖)長制,深化水污染聯防聯治,開展御臨河、大洪湖流域污染治理合作,開展跨境斷面流域聯防聯控。推動流域工業污染、畜禽養殖、環境風險隱患點等協同管理,實現跨界湖泊區域合作、生態共建、環境共治。深化龍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經驗,在龍溪河流域長壽段建設23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完善御臨河、龍溪河流域相關區縣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形成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根據與渝北和墊江已簽訂的生態流域補償協議,完成2020年生態補償資金清算。

    專欄 1 十三五”規劃水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類別

    序號

    指標名稱

    2020年目標值

    2020年實際值

    環境質量

    1

    長江干流水質

    不低于上游來水水質

    2

    劃定水域功能水體水質

    滿足水域功能要求

    3

    桃花河

    4

    御臨河

    5

    龍溪河

    6

    長壽湖

    7

    大洪湖

    8

    大洪河

    9

    打漁溪[1]

    10

    重點支流黑臭水體

    11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100

    100

    12

    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80

    92.4

    污染治理

    13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

    95

    95.6

    14

    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

    85

    85

    注:[1]打魚溪2個監測斷面受上游墊江縣來水影響,張家灣、庫建橋監測斷面水質為IV類,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總磷。

    第二節水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

    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難度大。經過十三五期間的攻堅整治,桃花河碧桂園斷面水質由劣Ⅴ類提升至III類,但受流域生態流量不足影響,水體自凈能力有限,水質存在反復波動,超標風險較大。打漁溪張家灣、庫建橋斷面水質受上游墊江縣來水影響還不能滿足水域功能要求,跨流域污染防治難度大。城市黑臭水體尚未全面實現長治久清,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尚未啟動。建成區污水管網收集系統不健全,場鎮雨污分流不徹底。入河排污口底數不清,不利于排污口的監管。農業面源量大面廣,局部地區、部分作物農藥和化肥施用量偏高,多數水產養殖戶未配套建設尾水處理設施,水體中氮、磷污染物濃度較高,如未經處理直排入河流,將會成為河流水體重要污染來源。

    水資源管理有待加強。長壽區境內部分河流生態流量無法保障,尤其是枯水期補給水源主要為八顆、新市、葛蘭生活污水處理廠出水,河流水量較小。由于歷史原因,龍溪河流域內水電站建設密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河段的生態流量。2020年,長壽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003,低于全市的0.5037;萬元GDP用水量36m3,高于全市的28m3,節水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水環境風險依然存在。長江長壽段沿線1km范圍內分布有晏家組團和江南組團的個別化工企業,晏家組團環境風險源涉及Cl2、HCN、氨、氯化氫、硫化氫、光氣、CO、天然氣、H2、甲醇、甲醛、醋酸、苯、甲苯、二甲苯、三氯化磷等危險化學品,水環境風險主要是危險化學品尤其是劇毒品發生的水體泄漏;江南組團環境風險主要涉及H2、CO、H2S、NH3、苯、萘、酚、洗油、輕油、燃料油等物質,水環境風險主要是物料泄漏污染水環境,水環境風險壓力較大。

    第三節水生態環境保護面臨重要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心系長江,多次強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長江生態環境只能優化、不能惡化,為保護好長江生態環境確立了總基調、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十四五期間乃至今后更長一段時間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態環境保護主旋律仍將貫穿于長江流域發展各個領域,融入各類生產生活、開發建設的各個環節,必將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建共享美麗長江新格局。

    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帶來新機遇。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加快推進,使重慶戰略地位凸顯,為重慶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賦予了全新優勢、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堕L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均明確將生態環境保護擺在重要位置,并對加強長江保護與修復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嚴的要求。同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強化上游意識,扛起上游責任,體現上游擔當,為推動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更加鞏固提供了有力保障。

    長江保護法開啟長江保護發展新篇章。《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于202131日起施行,是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全面加強流域治理、切實保護好長江的堅決態度,為長江流域的發展和保護立下了一整套規矩,開啟了長江保護發展的新篇章?!堕L江保護法》有效統籌了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保護與治理,體現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全面、綜合、系統地提出了長江流域規劃與管控、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綠色發展等方面的具體規定,為整個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以及生態安全等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區委、區政府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始終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厚植全區。十三五時期,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水十條,扎實推進碧水行動,城市和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工業集聚區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設施等水環境保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十四五時期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契機。十四五期間,長壽區圍繞實現讓壽城山水走向世界,讓世界來賓同享長壽,通過實施3113項目攻堅行動計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高地、世界級運動康養旅游目的地、中國長壽生命科學城,將有效推動長壽區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第二章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長江經濟帶發展總基調,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化根子在流域的認識,突出流域特色,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把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以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以水環境治理、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修復、水安全保障、水文化建設為重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努力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新目標,助力長壽區兩地一城建設,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中國長壽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長壽。

    第二節基本原則

    立足現狀,問題導向。通過現場實地調研,詳細掌握長壽區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現狀,準確把握水生態環境改善的主要問題及成因,總結水生態環境保護前期工作的成效和經驗,為后期工作積累資料、奠定基礎。

    協同推進,系統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科學理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強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統籌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生態、水文化,推動流域上下游地區互動協作。

    突出重點,明確目標。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群眾關心的水環境污染、水生態破壞、生態流量匱乏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銜接2035年美麗中國和本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為實現長壽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高、世界級運動康養旅游目的地、中國長壽生命科學城,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

    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建立水生態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在區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協調各部門工作。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將污染減排、生態擴容分級落實到相關的單位和部門,嚴格考核獎懲。

    第三節主要目標

    2025年,長壽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有效助力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統籌推進格局基本形成;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目標指標體系基本建立。

    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5年,全區地表水總體水質保持良好,長江干流長壽段水質保持為Ⅱ類,國控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100%,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比例為0,建成區內無黑臭水體,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市委市政府考核要求。

    水資源保障能力加強。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降低15%,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7.8%,龍溪河引水補給桃花河年均補水量為3027.5m3,龍溪河上的六劍灘及其下游平灘電站、回龍寨電站、上硐電站、下硐電站、運輸橋電站下泄生態流量滿足水生態環境需求。

    水生態健康有效恢復。2025年,全區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有效提升,長江、龍溪河、桃花河和重要湖泊濕地水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

    水環境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2025年,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100%,鄉鎮及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市委市政府考核要求。水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更加完善,建立智慧管網系統,完成突發水環境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升級改造,提升自動監測能力。

    水生態文化特色不斷彰顯。2025年,水電文化成功融入長壽湖景區,濱江文化旅游綜合體建設初見成效,優秀三峽水文化得以傳承,長壽水文化旅游顏值提升、水電文化美譽度提升,人水和諧新格局初步顯現。

    專欄 2 長壽區 “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核心指標目標表

    類別

    序號

    指標名稱

    2020年現狀值

    2025

    目標值

    指標

    類型

    水環境

    1

    國控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類比例(%

    100

    100

    約束性

    2

    長江干流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Ⅱ類比例(%

    100

    100

    約束性

    3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88.2

    以市委市政府考核要求為標準

    約束性

    水資源

    4

    達到生態流量底線要求的河流數量(條)

    1

    約束性

    5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降低比例(%

    15

    約束性

    6

    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比例(%

    17.8

    約束性

    水生態

    7

    新增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長度(km

    11.5

    預期性

    8

    新增人工濕地建設面積(km2

    0.78

    預期性

    水安全

    9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類比例(%

    100%

    100%

    約束性

    10

    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

    92.4%

    以市委市政府考核要求為標準

    預期性


    第三章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立足水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發展規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要素,深化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統籌管理,大力實施3113項目攻堅行動計劃,持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第一節構建水生態環境精細化管控體系

    構建分區管控格局。以國家確定的全國—流域—水功能區(國家重要水體)—控制單元—行政區域的流域空間管控體系為基礎,構建以河湖為統領的空間管控體系,以3個控制單元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空間載體,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一區兩群水生態功能定位,構建以長江流域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區兩群流域區域協同治理的水生態環境保護空間管控格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進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系統治理。結合水生態系統保護和經濟發展要求,根據水資源的自然條件和開發利用現狀,優化調整全區水功能區劃,有序推動水環境功能區和水功能區整合。

    優化區域生態空間格局。嚴格保護長江水源涵養生態帶,長壽湖、大洪湖等湖泊水庫生態版塊,龍溪河、御臨河、桃花河等生態廊道,銅鑼山、明月山和黃草山等重要生態屏障,構建一江兩湖三河三山的生態安全空間格局。加強長江、龍溪河、御臨河等兩岸防護林建設,推進長壽湖、大洪湖環湖綠道建設,培育沿江沿河環湖水系生態涵養帶。加強三山生態維育,把生態保護和生態涵養放在優先位置,推進違法建設綜合整治和受損山體恢復自然形態。合理布局桃花河、晏家河等城市濱水生態空間,豐富城鎮生態節點。

    強化生態空間管控。嚴格落實岸線空間管控,劃定河湖岸線保護范圍,制定河湖岸線保護規劃,嚴格控制岸線開發建設,促進岸線合理高效利用。禁止在長江干支流岸線一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禁止在長江干流岸線三公里范圍內和重要支流岸線一公里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尾礦庫;但是以提升安全、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為目的的改建除外。禁止在長江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布局對生態系統有嚴重影響的產業。禁止重污染企業和項目向我區轉移。除在安全或者產業布局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項目外,新建有污染物排放的工業項目應當進入長壽高新區或者長壽化工園區,新建化工項目應當進入長壽經開區。

    第二節推進流域區域協同治理

    推進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保障長江干流水質穩定達到優良,系統推進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河湖庫協同治理,不斷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嚴格執行長江保護法,加強空間管控,優化沿江產業布局,開展沿江化工企業底數和環境狀況排查,制定沿江一公里化工企業搬遷改造工作方案,推動沿江一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搬遷整治。加大環?;A設施補短板力度,完善城鄉雨污管網,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強長江一級支流龍溪河的水環境治理。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水資源調度,加強水電站監管,保障生態基流。推進流域水生態系統修復,加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

    深化水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推動水生態共建,協同推進長江水系生態廊道建設,共同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深化污染共治,協同推動龍溪河、御臨河等跨界水體環境治理,深化龍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環境共管,完善跨界水體監測網絡,建立上下游水質信息共享和異常響應機制,開展聯合巡河,加強工業污染、禽畜養殖、入河排污口、環境風險隱患點等協同管理,建立完善飲用水水源地風險聯合防控體系。加強生態環境監管政策協同,有序制定、修訂統一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執行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

    積極推進雙城經濟圈水生態環境共管。共同實施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會商工作機制。配合市生態環境局完善跨省市水體監測網絡,建立上下游水質信息共享和水質異常響應機制。落實跨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聯合開展環境執法工作。建立定期生態環境保護協商機制,建立水污染防治聯合檢查、水質監測和應急演練常態化機制,深化環境應急風險防治,共同處置跨界污染糾紛。積極開展跨界突發環境事件損害評估,協商賠償事宜。逐步完善跨流域、跨區縣的生態流域補償協議。

    第三節強化流域要素系統治理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找準問題癥結,精準施策,推動流域上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加強頂層設計,從全局出發統籌兼顧、綜合施策、整體推進,全方位、全地域、全系統開展水生態環境系統治理。重點推動龍溪河流域、桃花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保護,系統布局一批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科學推進水源涵養區、生態緩沖帶保護與建設、重要湖泊生態保護修復和水生生物多樣性提升。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水和治草,形成水生態保護修復合力。

    深化水生態環境管理。從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保護修復的系統性出發,制定與水環境承載能力和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水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提高水生態保護治理目標的一致性和措施的協同性,提升重點區域水生態環境安全防范水平。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實施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全區開發、利用和調節、調度水資源時,應當統籌兼顧,維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庫以及地下水體的合理水位,保障基本生態用水,維護水體的生態功能。

    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嚴格實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健全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管理及目標分解落實考核機制,通過污染排放控制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編制總磷污染控制方案,因地制宜加強總磷排放控制。加強排污許可證管理,強化重點排污單位日常管理。探索構建水生態碳匯體系,結合地形地勢因地制宜推動河口濕地、尾水濕地建設,有序推進污水處理設施提標升級擴容改造、再生水循環利用工程,強化生態緩沖帶、水源涵養林等建設,探索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固碳增匯工程。

    第四章鞏固深化水環境治理

    十四五期間,長壽區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以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為抓手,統籌源頭防控和末端治理,借助3113項目攻堅行動計劃實施契機,鞏固深化工業、城鎮生活、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推動全區水生態環境質量再上新臺階。

    第一節實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建立入河排污口臺賬。按照查、測、溯、治的工作步驟和要求,以建成區、長江長壽段、龍溪河長壽段、御臨河長壽段、桃花河干流及其一級支流為重點,摸清所有直接、間接排放的各類入河排污口底數。對照上級移交的入河排污口清單,開展入河排污口分類,明確責任主體,建立責任清單,結合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的單位性質、規模和隸屬關系等,完成入河排污口命名和編碼并建立臺賬。開展入河排污口標志牌設置,到2021年全面完成長江干流排污口標志牌設置。

    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2022年,完成長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制定,明確整治目標、要求和時限,根據排口分類和查、測、溯情況,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要求,研究制定和落實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及其它需要特殊保護區域內設置的排污口,依法采取責令拆除、責令關閉等措施予以取締;實施城鎮、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工業企業現有排污口清理整合,開展生活污水排污口截污納管;調整布局不合理排污口,更新維護設施老化破損、排水不暢的排污口。建立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形成需要保留的排污口清單,開展日常監督管理。到2023年,基本完成長江干流排污口整治,完成全區所有排污口排查;到2025年,基本完成長江重要支流排污口整治,并建立長效機制。

    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強化排污口分區管理,規范排污口設置審批;加強入河排污口環境執法,依法查處未經同意設置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行為,嚴厲查處私設暗管等逃避監管方式的違法行為;督促排污口責任主體落實責任,定期開展巡查維護。水質超標的水功能區,應當實施更嚴格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要求;對未達到水質目標的水功能區,除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污口外,應當嚴格控制新設、改設或者擴大排污口。

    第二節深化工業污染防治

    推動落后產能依法退出。嚴格落實《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推動能耗、環保、安全、技術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有序退出,促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嚴格生態環境準入。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建立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加快三線一單落地應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強化規劃環評引領,明確區域產業布局、發展規模和環境準入等要求,對不符合規劃環評結論和審查意見的建設項目依法不予審批,防止結構性環境問題。結合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動態更新和調整負面清單內容。

    推進污染源排放總量管理。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履行環境保護義務,承擔污染治理責任。健全以排污許可制度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制度,將總量控制和污染物減排要求逐步納入排污許可證,推動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排污許可制度相銜接,建立健全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規范排污許可證核發與日常監管,嚴格落實企事業單位按證排污、自行監測、臺賬編制和定期報告責任,按照誰核發、誰監管的原則,依證嚴格開展監管執法,嚴厲查處違法排污行為。到2025年,排污許可證環境管理臺賬、自行監測和執行報告數據基本實現完整、可信,能夠有效支撐流域污染源排放總量管理。

    深化工業企業綠色升級。持續推動綜合化工、鋼鐵冶金向精細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支持重鋼、川維等推進智能制造、生產數字化等改造升級,實施一企一策,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打造長江上游綠色智能鋼鐵聯合生產基地、西部特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和綠色綜合化工產業基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高地。全面推行清潔生產,依法在雙超雙有高耗能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加快清潔生產改造和污染治理技術升級,鼓勵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原料。鼓勵其他企業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用更少的排放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開展工業園區清潔生產試點,實行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集約利用,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化改造、產業循環式組合。

    第三節強化城鎮生活污水治理

    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根據污水收集處理負荷、處理工藝技術水平以及有關要求,全面完成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或改造工作,并達到相應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對已改造完成的污水處理廠要做到標準化、規范化運行,確保集中治污設施發揮應有的功效;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置,嚴禁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農地,取締非法設置的污泥堆放點。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站)升級改造,根據污水收集處理負荷、處理工藝技術水平以及有關要求,合理確定污水處理設施改造規模和出水標準,因地制宜選取處理效果有保證、運行管理易實施的污水處理技術。

    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與改造。加強城市污水管網的排查清理力度,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管網資料。完善長壽區城區污水干管系統,開展城區排水管網結構性檢測,實施城鎮污水管網出戶改造和修復,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城鎮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區域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強已建配套管網運行維護,強化接入市政管網的污水排放口設置以及預處理設施和水質、水量檢測設施建設的指導和監督。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以上,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以上。

    加強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監管。大力推動污水處理廠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實現對污水處理廠運行和排放的實時、動態監督,確保污水排放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實施城市排水許可制度,對不符合納管標準的企業堅決取消排水資格。

    加強污水管網的巡查與維護。組建或委托專業的污水管網巡查機構,配置專職巡查人員,建立污水管網巡查制度,堅持每周巡查,做好巡查記錄,巡查結果上報相關主管部門。發現堵塞、破損等管網問題,及時維修。設置污水管網運維專項資金,??钣糜谖鬯芫W的巡查和維護,解決街鎮污水管網運維保障問題。

    第四節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

    因地制宜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區五沿為優先,居民聚居點、鄉村旅游集中區域為重點,按照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原則,合理選擇農村生活污水納管、集中、分散處理模式。城鎮污水管網規劃建設涉及到的村莊,其生活污水要優先納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進行集中處理。不具備接管條件的村莊按照因地制宜,分類處理的原則,采取微動力、少管網、低成本、易維護的生態處理模式,因地制宜,分類處置農村生活污水,有條件的農村地區要開展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或做到截污納管。大力開展農村常住人口200戶(或500人)的聚居點、長壽湖景區以及鄉村旅游集中區域周邊農家樂、民宿污水的收集治理,加快推進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強化已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維管理,完善配套管網,實施技術改造,確保運行達標。不斷完善農村生活污水管理機制,逐步建立五位一體運維體系。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8%。

    逐步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全面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建立清單臺賬。以納入上級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為重點,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基流調控等措施,逐步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到2025年,基本完成19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加強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嚴格按照《長壽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劃定的三區范圍,實施水產養殖功能分區管理,全面禁止在三峽庫區消落帶從事水產養殖,在適養區內新建、擴建水產專用養殖場(池)應配套建設養殖尾水治理設施。養殖水面面積在30畝以上的水產養殖場,必須配套建設尾水處理設施并對養殖尾水進行達標排放處理;尾水直排或尾水排放不達標的,限期整改,整改不達標的,應依法關停。開展養殖場池塘尾水直排問題及治理情況摸底調查,督促制定并落實一場(塘)一策整改方案,有序推進30畝以上水產養殖場尾水治理。因地制宜推廣生態集成養殖、池塘魚水生植物循環種養、稻漁綜合種養及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集裝箱養殖、高位池養殖、工廠化養殖等先進養殖技術模式,積極建立稻漁綜合種養生態養殖示范區。到2025年,完成30畝以上水產養殖尾水治理。

    持續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對流域內畜牧生產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區管理,落實各街鎮畜禽養殖發展和污染防治規劃,嚴格三區劃分規定和各街鎮畜禽養殖總量控制要求,建立動態管理臺賬。推廣生態養殖,鼓勵規?;B殖場和養殖大戶投入,積極推廣畜禽清潔養殖技術,大力推廣科學飼養,提高飼料利用效率,減少浪費,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大力推廣種養循環模式,加大先進模式和技術的推廣力度,鼓勵規?;笄蒺B殖場實施有機肥生產利用工程,就地處理和合理消納產生的畜禽糞便和廢水。做好各種實用型沼氣工程,實施糞污無害化處理還田灌溉利用。將養殖散戶糞污處理與農村戶用沼氣池結合,推進農村沼氣建設與改廚、改圈和改廁結合,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積極推進其他方式的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鼓勵養殖小區、養殖專業戶和散養戶進行適度集中,對污染物進行統一收集和治理。規劃規?;笄蒺B殖場和養殖小區必須配套完善的固體廢物和污水貯存處理設施,并保證設施正常運行。

    加強農業種植業污染防治。嚴格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關于加強農藥、化肥使用總量控制的要求,以水質超標風險高、種植業污染物排放量多、化肥農藥施用強度大的地區為重點區域,科學制定減量目標、工作任務和主要措施。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精準施藥、綠色防控等重點任務,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

    第五章著力保障河湖生態用水

    牢固樹立節水即治污理念,堅持節水優先,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深化水資源管理,落實節水措施,著力提高用水效率。強化河湖庫水量調度管理,開展生態流量保障試點,督促落實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下泄措施,切實保障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

    第一節深化水資源管理

    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加強用水效率控制紅線管理,健全用水總量、用水強度控制指標體系,加快落實主要領域用水指標,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和消耗強度控制,加強用水管理,鼓勵節水和研發節水技術,發展節水型產業,建立節水型社會,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用水定額管理,根據各區域水資源承載力,確定水資源宏觀控制指標總量控制,核定單位工業產品、人口、灌溉面積的用水定額。切實規范取水許可審批管理,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許可。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定期調查評估地下水資源狀況,監測地下水水量、水位、水環境質量,并采取相應風險防范措施,保障地下水資源安全。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降低15%,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7.8%。

    實施用水全過程管理。加強相關規劃和項目建設布局的水資源論證工作,建立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及經濟社會發展布局。完善重點行業企業供用水計量體系和在線監測系統,加強對重點用水戶、特殊用水行業用水戶的監督管理。加快推進各領域、行業節水技術改造,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第二節落實節水措施

    強化農業節水。以水資源高效利用為核心,結合農業產業發展導向,建立農業生產布局與水土資源條件相匹配、農業用水規模與用水效率相協調、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農業節水體系。完善農業節水工程措施,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加強灌區渠系節水改造,積極推廣使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深化工業節水。根據區域水資源稟賦和行業特點,結合用水總量控制措施,引導區域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加快淘汰落后用水工藝和技術。完善工業園區管網,提高工業水重復利用率。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積極開展節水型企業建設和水效領跑者創建工作。

    加強城鎮生活節水。推進節水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重點推進老城區、老小區、街鎮等老舊管網更新改造,協同推進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嚴格落實大型新建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的住宅建筑應安裝建筑中水設施。新建公共建筑必須采用節水器具,在新建小區中鼓勵居民優先選用節水器具。十四五期間,長壽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

    第三節優化水資源配置

    流域生態補水。為確保桃花河生態流量,尤其是枯水期生態流量,維持河道基本生態用水,實施長壽區龍溪河、桃花河水系連通工程,龍溪河引水補給桃花河,最大補水流量為3.91m3/s,年均補水總量為3027.5m3。

    閘壩生態調度。為確保龍溪河生態流量,按照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合理確定閘壩、水庫生態調度任務,明確閘壩、水庫各時段生態下泄流量要求。按照《重慶市長壽區水利局重慶市長壽區生態環境局關于核定小水電站下泄生態流量的通知》(長水發〔2020122號),到2025年,龍溪河上的六劍灘及其下游平灘電站、回龍寨電站、上硐電站、下硐電站、運輸橋電站下泄生態流量滿足水生態環境需求。

    第四節推進再生水循環利用

    推進重點領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加強再生水、雨水、礦井水等非常規水多元、梯級和安全利用,結合現有污水處理設施提標升級擴能改造,系統規劃城鎮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合理安排城鎮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及再生水調蓄設施布局,確保再生水供需平衡、凈化能力與調蓄能力匹配。充分利用現有河道、湖庫、洼地、坑塘等,建設人工濕地、再生水調蓄和輸配設施,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

    第六章強化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堅持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堅持保護為主、修復為輔,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強化生態空間管控,提升水源涵養能力,推動重要濕地修復與建設、重點河流水生態功能恢復,強化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增強河流、濕地水生態系統功能。

    第一節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嚴格重要水源涵養區用途管制。以三峽庫區土壤保持重要區為重點,加強水源涵養區管理,生態保護紅線內的重要水源涵養區嚴格按生態保護紅線進行管理,生態保護紅線外的重要水源涵養區依法制定準入條件,嚴格保護具有重要水源涵養功能的自然植被,嚴格限制或禁止損害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功能的經濟社會活動和生產方式。

    強化重要水源涵養區保護修復。以源頭集水區、水源涵養極重要區為重點,科學開展水源涵養林建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切實推進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到2025年,初步完成長江干流兩岸適宜區域林地建設,重要水系、水源周邊涵養林種植,三峽庫區175米水位線消落區固土涵養帶建設。

    第二節開展濕地恢復與建設

    推進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開展濕地資源調查評估,建立并動態更新濕地資源檔案。加大對生態退化嚴重、人類活動干擾較大的濕地生態系統重建力度,以長江干流及龍溪河、桃花河、長壽湖、大洪湖等河流湖庫為重點,推進護岸濕地的建設與恢復,營造良好的濕地植被環境。

    加快人工濕地建設。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出水口、大型水產養殖場尾水出水口、重要支流入干流口、河湖入庫口等關鍵節點人工濕地建設,加快臥龍谷人工濕地、桃花河流域溪柳溝等人工濕地建設。

    第三節加快河湖岸生態緩沖帶生態修復

    嚴格城市規劃藍線管理。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應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積。新建項目一律不得違規突破城市規劃藍線。嚴格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土地開發利用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要求,留足河道、湖庫的管理和保護范圍,非法擠占的應在十四五期間退出。

    推進河湖岸生態緩沖帶生態修復。圍繞維護長壽區生態系統完整性、攔截面源污染的要求,根據長壽區城市規劃藍線管理對河道、湖庫保護范圍的相關要求,開展河湖生態緩沖帶建設。加快推進長壽湖壽茶灣、龍溪河干支流、桃花河干支流、打漁溪、焦家河、水碾河等岸帶生態緩沖的生態修復。

    第四節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

    開展水生生物調查評估。加強水生態調查與評估,探索開展區域水生態健康評價,構建水生態監測與評估體系。以龍溪河、長壽湖為重點,開展魚類、附著藻類、底棲生物等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實施庫周消落帶生態養護、庫尾生態屏障建設、水生植被修復、增殖放流等工程,提高河湖生物多樣性。

    加強魚類保護與恢復。加強長江鱘、胭脂魚、圓口銅魚等珍稀瀕危、特有物種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游通道等關鍵棲息地保護力度,恢復珍稀魚類種群資源,提升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穩定性。加強龍溪河、長壽湖等河流湖庫富營養化監測預警及控制,持續推進富營養化治理與生態系統維育。嚴格落實長江流域重要水域十年禁漁政策,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嚴厲查處電魚、毒魚、炸魚等破壞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捕撈行為。加強外來水生生物入侵預警。

    第七章全面防控水環境安全

    第一節保障飲用水安全

    加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力度。以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為重點,持續推進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完成水源地保護區劃定與勘界立標,規范制作水源地保護區矢量圖層,同步完成標志標識、宣傳牌和隔離防護設施設置以及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持續推進水源地保護區污染治理,堅決取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污染源,同時排查整治對其上游或補給區可能影響水源環境安全的風險源,消除安全隱患,確保飲用水水源安全。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從事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新增農業種植。編制不達標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方案,開展專項治理。到2025年,完成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規范化建設,完成煙坡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范化提升工程,全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市委市政府考核要求。

    強化飲用水水源風險防范能力。制定或修訂水源地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庫。加強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預警監控能力建設,建立集中式飲用水源風險源名錄,實施分級管理。推進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實時監測工作。定期開展水源地周邊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嚴格管理和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按照要求建設事故風險應急池等應急防護工程,建立供水安全保障機制。

    加強飲用水水源環境監管。加強水源地日常監管,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加強水源地巡邏,嚴厲打擊影響飲用水水源地安全的行為。建立飲用水水源地信息化管理平臺,定期公開水源地環境信息,引導公眾監督。建立健全水源環境檔案制度,逐年開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強化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合作,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協調聯動機制,切實提高水源地環境安全保障水平。

    第二節系統防范水環境風險

    強力推進預防設施建設。以環境風險較高的企業為重點,尤其是長江長壽段沿線1km范圍內的高風險化工企業,預防設施如事故調蓄池、應急閘壩等事故排水收集截留設施全覆蓋,定期開展環境風險評估,落實防控措施,每年開展一次環境風險評估。

    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對風險源單位的監管,組織風險源單位對環境突發事件風險進行識別登記和風險評估。進一步完善突發水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落實責任主體,明確預警預報與響應程序、應急處置及保障措施、物資儲備等內容,依法及時公布預警信息。進一步完善應急資源儲備,加強水環境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強化應急演練,重點提高油品、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應急能力。建立健全以應急物資儲備為主,社會救援物資為輔的物資保障體系。加強流域上下游應急機制,保障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切實保障水環境安全。推進跨省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的聯防聯控,建立水污染防治聯合檢查、水質監測和應急演練常態化機制,深化環境應急風險防治。

    大力推進預警體系建設。大力推進預警體系建設。以飲用水水源等敏感受體和環境風險較高、事故頻發區域為重點,針對有毒有害污染物或持續性有機污染物,完善水質監測預警體系,優化監測網絡,擴大監測范圍,增加監測斷面和監測頻次,確保水質處于監控狀態,密切關注水質實時變化情況。

    第三節加強水環境安全防控監測體系建設

    建立智慧管網系統。通過城市智慧排水管網監測系統的建設,實現對管網上窨井井蓋狀態、管網液位、管網流量、管網有害氣體、管網水質等數據采集,實時掌握排水管網運行狀況,為排水管網的運行調度、養護管理、快速響應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以便于管理者掌握管網實際狀況,能正確部署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措施,不斷提高排水管網的運行管理水平。建立智能監測體系對長壽區城區范圍內的流入河道相關的污水排水口、雨水排水口、溢流口、內澇點等進行監測。

    提高環境監管能力。開展環境監察機構國家西部地區標準化建設,加強環境監測、環境監察、環境應急等專業技術培訓,嚴格落實執法、監測等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加強基層環保執法力量,具備條件的城鎮要配備必要的環境監管力量;工業園區的環境監管實行屬地管理。完善街道、園區環保機構能力建設,逐步提升基層環境執法人員對污染源現場檢查的技能和環境違法案件調查取證的能力,力爭使環境監察執法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市級標準。通過建設環境應急物資庫,增加業務用房和應急裝備,提升環境監管部門的應急處置能力。

    第八章積極推動水生態文化建設

    圍繞讓壽城山水走向世界、讓世界來賓同享長壽,依托3113項目攻堅行動計劃,建設世界級運動康養旅游目的地,積極推動水生態文化建設。

    第一節加強水文化建設

    積極推進城市水文化建設。踐行治城先治水理念,持續推進龍溪河、桃花河、長壽湖等河湖岸帶環境綜合治理,著力打造清水活力和水清岸綠的優美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彰顯水生態環境治理在城市品位提升中的驅動作用,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打造濱江山水人文景觀帶。依托+++立體空間形態,深度開發長壽湖、壽山、壽泉、壽果系列山水人文資源,促進城市、文化、旅游、生活融合發展,重點打造長壽湖文化產業園、長壽山壽文化公園、大洪湖零碳康養基地、河街印象懷舊街區、三倒拐巴蜀文博街區、長壽纜車森林公園等景觀組團,構建濱江文化旅游綜合體,提升長壽水文化旅游顏值。

    第二節加強水文化宣傳

    積極開展水文化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傳統紙質媒體和網絡新媒體,深入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主題宣傳活動,采用宣傳下鄉、集中展示、視頻播放、講座、座談會、宣講會等多種方式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將水文化進行有效傳播,引導全區人民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提高水患意識、水商品意識及水資源保護意識。

    弘揚長壽水電文化。立足長壽湖水生態優勢和獅子灘水電站的資源優勢,培育水文化產業,著力塑造水電文化,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將獅子灘水電站融入長壽湖景區建設,推進中國水電博物館項目加快實施,突出水電文化宣傳,提升長壽水電文化美譽度。

    第九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組織保障

    區政府是規劃實施的主體,負責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并組織實施,建立規劃實施和落實地方水生態環境保護任務清單,明確重點任務和工作目標。同時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環境質量負總責,并按照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分解落實規劃任務,推進規劃項目實施,規劃實施情況將納入對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政府及其負責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各級河長要加強對責任河流的巡查檢查,分級分段組織領導、統籌協調責任河流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工作,統籌解決河流管理保護問題,監督相關單位依法履行職責。區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是落實規劃,各自牽頭相關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加強協作、密切配合、狠抓落實,保障規劃目標和任務順利完成。各類排污單位是落實治污減排、環境風險防范等具體措施的責任主體,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制度,加強污染防治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

    第二節制度保障

    健全目標責任制。將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到區級有關部門及各鎮街政府,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對實施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區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工作不力或沒有完成目標任務的責任單位和個人啟動問責。

    完善水環境質量底線管理清單。明確各年度斷面水質目標、具體責任人、責任分工。未達到水質目標要求的相關街鎮要制定水質達標方案,將治污任務逐一落實到匯水范圍內的排污單位,明確防治措施及達標時限,并定期向社會公布。未達到質量底線要求的街鎮,要基于環境質量改善要求,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合理確定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種類、濃度、許可排放量等要求。在排污口下游、干支流入河地區因地制宜地大力建設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

    實施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將各鎮街地表水環境質量作為檢驗水環境保護工作的標準之一,對全區地表水環境質量進行排名通報,進一步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

    完善聯席工作會議制度。不定期召開調度會、專題會、現場會、協調會,定期督查項目進展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督辦和通報。

    完善環保督察機制。推動環保督察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推進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規劃落實情況納入對區級部門和鎮街環保督察的內容。

    第三節資金保障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建立水生態環境專項資金,重點投向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以及環境風險管控、生態修復、環?;A設施及能力建設領域,強化項目績效管理,確保規劃重點工程順利推進。積極爭取國家、市級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以及生態保護與建設相關專項資金支持。

    拓寬投融資渠道。完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以企業和業主資金投入為主,帶動社會資金投入。培育壯大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加大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和社會資金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環保領域。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環境保護基金。鼓勵各類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和社會捐贈資金增加生態環保投入。

    第四節科技支撐

    推廣示范適用技術。重點推廣飲用水凈化、節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環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態修復、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河流湖庫治理等適用技術,落實環保技術評價。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規范環保產業市場。嚴格執行環保市場準入、經營行為規范的法規、規章和規定,促進環保市場的統一和公平競爭。嚴格執行環保工程設計、建設、運營等領域招投標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推進先進適用的節水、治污、修復技術和環保裝備產業化發展。

    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明確監管部門、排污企業和環保服務公司的責任和義務,完善風險分擔、履約保障等機制。鼓勵發展包括系統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施工、調試運行、維護管理的環保服務總承包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等。

    第五節公眾參與

    開展環境信息公開。定期公布長壽區水環境質量狀況,公開江河湖庫水環境質量達標率,進行流域各街鎮間水環境質量排名。逐步擴大環境信息的公開性透明度,并建立公共環境事件信息披露制度。國控、市控、區控重點排污單位應依法向社會公開其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主動接受監督。同時,鼓勵區域內廢水排放重點企業公開其環境保護方針、年度環境保護目標及成效;企業年度資源消耗總量;企業環保投資和環境技術開發情況;企業環保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的處理、處置情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等環境信息。

    健全公眾參與機制。暢通公眾、社會組織法規培訓和咨詢渠道,適時邀請其參與重要環保執法行動和重大水污染事件調查。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建立健全有獎舉報制度,充分發揮環保舉報熱線和網絡平臺作用。限期辦理群眾舉報投訴環境問題。通過公開聽證、網絡征集等形式,充分聽取公眾對重大決策和建設項目的意見。引導環保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環境保護,推進環境公益訴訟。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進一步完善公眾運用環境權的有關規定,在法律層面上確立公眾可實施的環境權,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創造良好的環境。

    構建全民行動格局。加大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采取各種形式,廣泛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大力開展環境保護的科普活動、鼓勵民間環境公益活動,支持民間環保機構、公益組織、志愿者合理有序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大力宣傳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義和作用,結合環保十進、6.5世界環境日、環保公眾開放周等活動,不斷增強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廣大公眾養成符合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良好的道德準則和行為習慣。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

    附表1

    長壽區地表水質量目標表

    序號

    河流

    名稱

    斷面

    名稱

    斷面屬性

    年度水質目標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1

    御臨河

    黃印

    市控考核斷面

    2

    大洪湖

    力陡灘

    市控考核斷面

    3

    桃花河

    碧桂園

    市控考核斷面

    4

    龍溪河

    運輸橋

    國控考核斷面


    附表2

    長壽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目標表

    序號

    水源地名稱

    水質類別要求(達到或優于)

    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1

    長壽區鳳城街道龍溪河煙坡廟山水廠水源地

    2

    長壽區長壽湖鎮梁家沖水庫蘇家坪水廠水源地(城市備用)

    農村千噸萬人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1

    長壽區八顆街道武華水庫八顆水廠水源地

    2

    長壽區雙龍鎮吼水灣水庫雙龍水廠水源地

    3

    長壽區洪湖鎮大洪湖水庫洪湖水廠水源地

    4

    長壽區石堰鎮三條溝水庫三條溝水廠水源地

    5

    長壽區葛蘭鎮新民水庫葛蘭自來水有限公司水源地

    6

    長壽區葛蘭鎮老龍洞葛蘭自來水有限公司水源地

    7

    長壽區晏家街道長江重慶中環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水源地

    8

    長壽區江南街道龍橋水庫江南供水廠水源地

    9

    長壽區云集鎮黑溝水庫華中場水廠水源地

    農村非千噸萬人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1

    江南街道長江扇沱水廠水源地

    2

    長壽區八顆街道油坊溝水庫八顆水廠水源地

    3

    長壽區八顆街道高產水庫付何水廠水源地

    4

    長壽區鄰封鎮先鋒水庫鄰封供水站水源地

    5

    長壽區但渡鎮龍溪河但渡鎮水廠水源地

    6

    云集鎮飛水洞水庫雷祖場水廠水源地

    7

    長壽區長壽湖鎮黑角沖花山村供水站水源地

    8

    長壽湖鎮馬達凼水庫云集場水廠水源地

    9

    長壽湖鎮石澗溝石嶺村供水站水源地

    10

    長壽區長壽湖鎮大石村自來水站水源地

    11

    長壽區雙龍鎮文家沖水庫羅圍水廠水源地

    12

    長壽區雙龍鎮長壽湖仁和水廠水源地

    13

    長壽區洪湖鎮龍望塘三合水廠水源地

    14

    長壽區洪湖鎮青洞山稱沱水廠水源地

    15

    萬順鎮張門洞埡口村水廠水源地

    16

    長壽區萬順鎮石龍村水廠水源地

    17

    萬順鎮石板丘水庫百合水廠水源地



    附表3

    長壽區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表

    序號

    工程

    類別

    項目名稱

    項目內容

    實施時間

    責任單位

    協助單位

    一、水環境治理

    1

    排污口整治

    桃花河城區段排污口整治項目

    對桃花河城區段雨污混排口統一開展整治。

    2021

    區住建委

    相關街鎮

    2

    工業污染治理

    重鋼中央廢水處理系統零排放改造一期工程

    投資約5600,新建一座廢水深度處理間及配套設施,具備一期1 t/d廢水深度處理能力。新建一座污泥壓榨站。

    2021-2022

    經開區生態環境局

    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3

    重鋼中央廢水處理系統零排放改造二期工程

    投資4779,擴建一套廢水深度處理系統,規模1.0m3/d ;新建一套濃鹽水減量濃縮系統,規模1.1 m3/d。

    2022-2025

    經開區生態環境局

    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4

    長壽經開區污水干管工程

    新建DN800重力流管道約20km;經開區創新園污水泵站改造。

    2022-2023

    經開區建管局

    經開集團

    5

    城鎮污水處理及管網建設

    長壽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

    對新市、石堰2個污水處理廠進行技術改造,使其改造后總處理規模達3200m3/d,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2022-2024

    區住建委

    新市街道、石堰鎮

    6

    對長壽污水處理廠進行擴建,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m3/d,新建截污管道238m。

    2021-2022

    區住建委

    重慶碧水源建設項目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7

    長壽區城區污水干管完善工程

    1)新建桃花河東岸的污水干管:上段3.8km,管徑DN600-800;下段6.5km,管徑DN1400。(2)新建菩提東路的污水干管:管道長度5.9km,管徑DN1600-1800。(3)渡舟街道污水干管(沿黃溪河):管道長度1.8km,管徑DN1000。(4)新建八顆街道污水干管:管道長度4km,管徑DN400-600。(5)新建太平場排水管網:污水管道3km,管道DN400;雨水管道1km,管徑DN600。

    2021-2024

    區住建委

    相關街鎮

    8

    桃花新城區市政排水管網檢測

    對城區約241km排水管網進行結構性檢測。

    2021-2022

    區住建委

    相關街鎮

    9

    長壽區城區市政管道修復工程

    市政管道需修復的缺陷管道長度約33km。

    2021-2025

    區住建委

    相關街鎮

    10

    城鎮污水處理及管網建設

    陽鶴山片區截污干管建設項目

    全長約10km,管徑為DN800-DN1350。

    2021-2022

    區住建委

    長壽開投集團

    11

    長壽湖西岸二、三級管網與主干管網鏈接貫通工程

    外圍路、沿湖路等管網與長壽湖主干管網的連接工程和現有破損管網的維修工程共計6689m,提高污水收集率。

    2021-2022

    長壽生態旅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區住建委

    12

    長壽區城鎮污水管網改造工程

    桃花新城小區桃花河沿線出戶管網改造,改造小區面積3.7km2。

    2021-2024

    區住建委

    相關街鎮

    13

    石堰鎮雨污分流改造雨水及污水管道約5.3km,出戶管改造12km,管道修復2.5km。

    2021-2023

    區住建委

    石堰鎮

    14

    葛蘭鎮雨污分流改造雨水及污水管道約12.8km,出戶管改造8km,管道修復6.5km。

    2021-2025

    區住建委

    葛蘭鎮

    15

    新市街道及周邊農民新村,根據現場調研結果和場鎮管網改造經驗估算,具體工程量以管網檢測后的方案設計為準。

    2021-2025

    區住建委

    新市街道

    16

    5km排污老管網改造及新建3km雨水管網,董家塆提升泵站拆除、24km管網疏浚。

    2021-2023

    區住建委

    八顆街道

    17

    萬順鎮洪湖鎮污水處理廠合并運行及萬順場鎮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1.萬順鎮場鎮雨污分流改造雨污管道約7km;2.對萬順鎮和洪湖鎮兩鎮的污水處理廠進行合并運行,擬提升污水處理能力至2256m3/d。

    2022-2025

    區住建委

    萬順鎮、洪湖鎮

    18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

    長壽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

    新建龍河鎮秀才灣、幸福院等2個居民集中點的污水處理設施。

    2021-2022

    龍河鎮

    區生態環境局

    19

    對鄰封鎮焦家村污水處理站進行改建,新建一體化污水提升泵站1座,新建及改造管網d100~d300,長度約630m。

    2022-2023

    區住建委

    鄰封鎮

    20

    長壽湖鎮石回污水處理廠進行一級B標工藝改造,新建一體化處理成套設備2套,配套完成相關附屬工藝。

    2021-2022

    區住建委

    長壽湖鎮

    21

    新建沙溪河污水處理系統:新建沙溪河污水管網4km,提升泵一座。

    2022-2023

    區住建委

    晏家街道

    22

    新建龍河鎮合興村、四坪村、保合村等三個村12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新建長壽湖鎮觀壽島、浴濱島等9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

    2021-2022

    區生態環境局

    長壽湖鎮

    23

    新建扇沱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150m3 /d,新建配套污水管網11760m。

    2021-2022

    區住建委

    江南街道

    24

    鄰封鎮鄰封村2組農村生活污水納管工程

    修建污水管網2.2km,將鄰封村2組所有農戶家的生活污水接入鄰封污水處理廠。

    2021

    區住建委

    鄰封鎮

    25

    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工程

    對重慶市大洪湖水產有限公司產生的水產養殖尾水進行示范改造,防控水產養殖尾水造成的污染。

    2021

    區農業農村委

    洪湖鎮、萬順鎮

    26

    十四五期間投入2千萬完成30畝以上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工程。

    2021-2025

    區農業農村委

    相關街鎮

    27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

    國家高端有機魚健康養殖示范基地

    充分發揮長壽湖、大洪湖兩湖有機水產品養殖優勢,打造國家高端有機魚產業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建設新技術研發實驗室、檢測中心等。

    2022-2025

    區農業農村委

    大洪湖水產公司、浩湖漁業公司

    28

    東河入御臨河口控制單元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

    開展重慶正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重慶普洛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治理污染量達1萬生豬當量產生的污染量。

    2021

    區農業農村委

    洪湖鎮政府

    29

    長壽區推進化肥農藥減藥行動

    推廣測土配方技術;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

    2023-2025

    區農業農村委

    相關街鎮

    30

    長壽區桃花溪流域(農村)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工程

    1)對桃花河主河道當前呈五類水質的、臨河較近(0.1km以內)且養殖規模較大的水產養殖場進行示范改造,合計約1019畝。
    2)對長壽區石堰鎮原養牛場遺留的兩個化糞池和一個污水池進行處理,處理上部廢水和下部底泥共計
    10.2m2。
    3)在桃花溪流域,102省道至X193縣道之間的范圍,桃花溪流域帶狀空間內,包含石堰、葛蘭、新市、八顆四個鎮街的灣落。涉及近1100戶農村居民房屋風貌整治、院落環境提升和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配套完善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文體活動、入戶道路等設施設備。

    2022-2025

    區住建委

    區農業農村委

    31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

    長壽區農村黑臭水體整治項目

    逐步推進長壽區19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工作,2021年完成11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任務,2022年完成3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任務,2023年完成剩余5條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2021-2023

    區生態環境局

    相關街鎮

    二、水資源保障

    32

    跨流域調水

    長壽區龍溪河、桃花河水系連通工程

    續建龍溪河六劍灘至桃花河范家橋下游的引水工程8.06km,取水流量為0.96m3/s。

    2021-2022

    區水利局

    重慶盈地集團
    (區水投公司)

    33

     

    兩岸青山·千里林帶項目(長壽段)

    對長江干流長壽段開展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完成森林數量提升1.8萬畝,森林質量提升6.02萬畝。

    2021-2025

    區林業局

    相關街鎮、長壽經開集團

    三、水生態保護修復

    34

    龍溪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龍溪河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示范項目

    新建但渡鎮防洪及飲水源保護工程、打漁溪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龍溪河支流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2021-2024

    區發展改革委

    長壽鄉建集團

    35

    龍溪河支流高洞河(長壽段)生態修復項目

    制定豹子溝水庫生態流量下泄工程;流域水產養殖生態治理(生態塘)8500m2;河流生態緩沖帶構建,包括生態護岸2500m,喬--挺水植物59000m2;水下森林14600m2。人工生態濕地4200m2。

    2022-2025

    區生態環境局

    區水利局

    36

    焦家河鄰封鎮段水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焦家場鎮—高峰村約2.5km,工程內容為河岸生態緩沖帶生態修復,垃圾清理,疏浚清淤。

    2022

    區發展改革委

    區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

    37

    雙龍鎮雙龍河上河堰至夾鉗口段河道生態修復工程

    恢復雙龍河流域尖山村、聯合村、雙龍社區等區域河段兩岸植物緩沖帶,治理農村生活污染、水產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

    2022-2024

    雙龍鎮

    區農業農村委、區生態環境局

    38

    桃花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長壽區桃花溪流域支流綜合整治工程

    河道生態治理工程:對石堰鎮白龍洞水庫至桃花溪河道等桃花溪流域內新市、葛蘭、石堰三個街鎮河道進行治理,總長54.461km,其中河道清淤總長23.214 km,岸坡整治71.164km,改造硬質擋墻3.8km,濱岸帶治理0.104km2,新建水源涵養地1676.1畝,新建管護道路90.4km;干灘河、王老洞河、大祝河、武雙河(梓潼段)綜合整治工程:開展干灘河流域、王老洞河、大祝河、武雙河(梓潼段)河道綜合治理,包括底泥疏浚、河岸整治、緩沖帶修復等,配套修復河道治理后周邊農業便道等基礎設施。

    2022-2025

    區發展改革委

    區水利局

    39

    桃花河節點綜合治理項目

    祝家橋至辜家橋段6.5km、母豬灘至后灣段8.7km。

    2021-2022

    區水利局

    重慶盈地集團
    (區水投公司)

    40

    八顆街道王老洞河整治工程

    開展王老洞河底泥疏浚、河岸整治、緩沖帶修復起于西煤污水處理廠止于干灘河入河口,全長4km。

    2021-2023

    八顆街道

    區水利局、區生態環境局

    41

    八顆街道武雙河梓潼場鎮段整治工程

    生態保護修復、疏浚清淤、垃圾清理、河岸整治(梓潼橋-雙河口,全長1.2km)。

    2022-2024

    八顆街道

    區水利局、區生態環境局

    42

    楊家灣、院子灣生態治理工程

    對楊家灣、院子灣進行生態治理,建設生態濾池48m2、生態濕地160m2,新建草坡護岸100m、挺水植物帶10m,鋪設不同粒徑的級配礫石11500m2,種植沉水植物50m2。

    2022-2023

    八顆街道

    區住建委

    43

    人工濕地建設項目

    長壽區人工濕地建設工程

    運輸橋控制單元人工濕地建設工程:鄰封鎮安家壩重要入河口建設人工濕地3畝;農民聚居點建設人工濕地2.8畝。

    2023-2025

    鄰封鎮

    區水利局、區生態環境局

    44

    桃花河流域溪柳溝人工濕地建設工程:溪柳溝人工濕地面積約7.8公頃。

    2022-2023

    區住建委

    區水利局、區林業局、區生態環境局

    45

    湖泊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長壽區跨界水體保護項目

    大洪湖跨界水體保護:開展兩地水體保護方案編制,完成水生態修復項目。

    2022-2025

    區生態環境局

    洪湖鎮、萬順鎮

    46

    長壽湖(長壽-墊江)跨界水體水生態修復工程(長壽段):新增生態緩沖帶36169m,生態攔截溝5568m,生態塘10173m2,生態濕地24771m2,生態卵石床42808m2,生態維護便道12014m。

    2022-2024

    區生態環境局

    相關街鎮

    47

    湖泊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桃花溪中上游周邊湖泊水生態修復項目(包括范家橋水庫、長堰水庫、鐵爐溝水庫3個子工程)

    1)魚塘生態化改造15處。包括清退違規魚塘,現有魚塘采用魚菜共生等措施,實現清水出塘入湖。(2)濱水緩沖林帶增量提質約100公頃?;謴鸵欢▽挾鹊木彌_林帶,以攔截氮磷、防止水土流失。(3)濱水農田整治提升約400畝。包括作物種植調整、測土配方、溝渠田壟等護土保水設施,從源頭降低氮磷,及固體懸浮物。

    2022-2025

    區農業農村委

    區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區林業局

    48

    建成區湖泊(王家洞水庫)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

    1)構建生態自循環體設備一個。提水設施,實現水循環,改善水體質量。(2)岸線綜合整治約3km。根據用地類型、地形特征,對岸線進行綜合整治,硬質駁岸改造為石籠護岸、臺地護岸或緩坡入水等形式。(3)周邊海綿設施建設約200公頃。周邊小區布置雨水花園、植草溝,將雨水凈化后匯集入湖。(4)濱水緩沖林帶增量提質約120公頃?;謴鸵欢▽挾鹊木彌_林帶,以攔截氮磷、防止水土流失。

    2022-2025

    區住建委

    區生態環境局、區林業局、區水利局

    49

    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重慶市長壽區桃花溪流域鳳城新市段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

    涉及堰耳沱、新合、石井、陵園、菩提和古佛多個小流域,以堰耳沱為主,進行生態景觀型小流域打造,形成較好的紫薇種植環境,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總計16.76km2。

    2022

    區水利局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新市街道辦事處

    50

    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重慶市長壽區八顆街道高新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重點實施坡改梯及配套工程,山、水、田、林、路、村綜合規劃以及經濟林治理等,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為4.20km2。

    2022

    區水利局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八顆街道辦事處

    51

    重慶市長壽區洪湖鎮草堰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進行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打造,形成較好的柑橘種植環境,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提高河流水質,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57km2。

    2023

    區水利局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洪湖鎮人民政府

    52

    重慶市長壽區龍河鎮井凼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進行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打造,主要包括鹽井凼村、金明村等,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14km2。

    2024

    區水利局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新市街道辦事處、龍河鎮人民政府

    53

    重慶市長壽區云臺鎮范家橋水庫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規劃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73km2。

    2024-2025

    區水利局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新市街道辦事處、云臺鎮人民政府

    54

    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重慶市長壽區萬順鎮大洪湖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二期)

    重點實施坡改梯及配套工程,山、水、田、林、路、村綜合規劃以及經濟林治理等措施治理部分流失面積,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40km2。

    2023

    區水利局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新市街道辦事處、萬順鎮人民政府

    55

    長壽區鳳城街道古佛河(望佛山莊-七一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重點實施坡改梯及配套工程,山、水、田、林、路、村綜合規劃以及經濟林治理等措施。治理部分流失面積,水土流失治理面積9.41km2。

    2024

    區水利局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新市街道辦事處、鳳城街道辦事處

    56

    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

    野生動物資源本底調研:開展全區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與評估,重點針對明月山、黃草山、長壽湖、大洪湖、龍溪河等區域開展,以紅外相機監測和樣線調查為主,精確掌握全區范圍內野生動物保護狀況、受威脅主要因素、棲息地質量狀況等;動物生境營造(濕地生境139.82公頃,森林生境371.69公頃)。

    2021-2025

    區農業農村委

    區發展改革委、區水利局、區文化旅游委、區林業局、區規劃自然資源局

    四、水環境安全防控

    57

    飲用水源地保護

    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及污染整治項目

    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設置標志標牌、隔離設施、視頻監控設備等,完成測繪勘界;加快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污染整治,逐步退出耕地、水產養殖,散戶改廁,完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及平臺建設。

    2021-2022

    區生態環境局

    相關街鎮

    58

    煙坡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范化提升工程

    完成長壽區煙坡城市水源地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安裝12臺視頻監控及配套AI識別系統;對已損毀的隔離防護網、標識標牌、應急處置設施等進行更換修復,對一級保護區內日常巡查步道、監控用房等進行修復。

    2022-2024

    區生態環境局

    相關街鎮,長壽鄉建集團

    59

    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

    1、小石門長江水源工程:新建取水泵站一座,設計總規模為24m3/d,一期設備安裝規模為20m3/d;輸配水管道約62km,配水加壓泵站一座,整治豐勝水庫作為調蓄水庫;保留原八顆水廠4m3/d,一期新建14m3/d水廠,達到18m3/d供水能力,保留二期擴容4m3/d的廠區用地及其他配套設施。2、農村地區飲水工程:(1)長壽區大洪湖片區水廠提質達標改造工程:建設取水泵船1座,沉淀池1 座,反沖洗濾池1 座,送水泵房1 座,配電間1 間,加氯加藥間1 座及其他相關水處理設施設備,建設輸配水管網約7.4km米,總投資6690萬元。(2)長壽區云臺片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擴建三條溝水廠,新建6000m3/d水處理系統工藝建筑,更換現狀80000m3/d水處理系統設施設備,新建原水輸水管道6.5km,清水輸水管道14.9km,總投資5172萬元。(3)但渡片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對三座水廠設施改造升級,新建供水管線約45km,總投資4795萬元。

    2022-2025

    區水利局

    重慶盈地集團

    60

    水環境風險防控

    長壽區風險企業應急預案修善項目

    完成全區重大、較大、一般風險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的登記備案。

    2021-2015

    區生態環境局

    區經信委

    61

    綜合應急演練項目

    經開區完成2次以上綜合應急演練。

    2021-2025

    經開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62

    突發水環境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升級改造建設

    基于現有應急指揮中心對突發水環境事件處置能力進行升級改造。補充完善風險源企業、重點流域建設環境風險、防控設施空間信息庫,建設應急指揮子系統;升級應急指揮音視頻平臺(系統)、移動指揮通信系統裝備、應急交通工具、應急防護裝備、取證設備等;配備無人機、無人船、機器人、紅外熱成像儀、高光譜相機、探地雷達等新型應急裝備,高效應對突發水環境事件。

    2021-2025

    區生態環境局

     

    63

    水環境風險防控

    經開區中航油片區事故雨水處理設施

    事故池約25000m3。

    2022-2023

    經開區建管局

    經開集團

    64

    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工程

    新建水質自動監測站8座。

    2022-2025

    區住建委

    區生態環境局

    65

    長壽區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根據環境保護需求,采購液相色譜儀、無人船、現場執法終端、全自動cod測量儀等監測設備,完成實驗室標準化改造及提升現場監測執法能力。

    2022-2025

    區生態環境局

    /

    66

    長壽區智慧排水管理系統

    建立智能監測體系對長壽區城區范圍內的流入河道相關的污水排水口、雨水排水口、溢流口、內澇點等進行監測。

    2022-2025

    區住建委

    區水利局、相關街鎮

    67

    龍溪河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項目

    固定式智慧水站建設(含10m24m2兩個規格,含1套水環境智慧監管信息系統)21套;22個站運行維護服務8年。

    2023-2025

    區生態環境局

    /

    五、水文化創建

    68

    親水工程

    長壽湖壽茶灣生態修復項目

    對長壽湖壽茶灣水域實施生態修復,改善區域內水域水質,恢復岸坡原生植被,項目實施范圍約430畝,其中:開展水面治理面積約100畝,岸坡濕地治理約85畝,岸坡原生植被修復245畝。

    2022-2025

    區生態環境局

     

    69

    羅山半島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建設生態攔蓄林120737m2。

    2023-2025

    長壽湖生態旅業公司

    區生態環境局、區林業局

    70

    親水工程

    長壽湖臥龍谷人工濕地建設項目

    濕地建設面積約25m2,河流面積約6549m2,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人工濕地建設工程及濕地保護配套設施工程。

    2022-2023

    區文化旅游委

    /

    71

    濱江長壽谷庫岸綜合整治項目

    新建護岸工程長6.3km;新建橋梁3座,排水涵洞24個,生態修復和綠化面積612畝。

    2021-2023

    區水利局

    長壽旅發集團

    72

    長壽區桃花溪流域生態修復及景觀提升工程

    對桃花溪4號橋、5號橋進行生態修復、河道河岸整治,打造生態景觀;溪柳溝庫岸整治總用地面積58460m2,綠地面積46040m2,園路面積9905m2,廣場面積2215m2,建筑占地面積300m2。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岸線梳理、駁岸處理、兩岸增設漫步道及休憩平臺、優化植物配置,增設觀賞草海及水生植物、增設公廁、完善配套家具、景觀照明及雨水排放等。對菩提村段進行河道整治及景觀提升工程。

    2022-2025

    區住建委

    區開投集團

    73

    楊克明故居周邊環境整治及洪濤湖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1)通過全過程生態海綿理水技術,疏通水脈,攔截面源污染,修復生境。(2)修復破碎林斑,提升林地涵水保水功能,優化視域可見范圍內林貌、林質。(3)提升中低質量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打造高標準農田。(4)保護兩側山地與湖塘周邊的白鷺棲息地、覓食地和駐足地。項目總面積約40公頃。

    2021-2022

    區文化旅游委

    長壽鄉建集團、長壽旅發集團

    74

    親水工程

    黃草山周邊水生態修復項目(包括飛水洞水庫、花生溝水庫2個子工程)

    1)魚塘生態化改造約20處。包括清退違規魚塘,現有魚塘采用魚菜共生等措施,實現清水出塘入湖。(2)入湖口人工濕地建設約2萬㎡。在入湖河口、農田尾水入湖的溝渠位置,設置濱水濕地,削減面源污染。(3)濱水緩沖林帶增量提質,面積約200公頃?;謴鸵欢▽挾鹊木彌_林帶,以攔截榨菜尾水中的氮磷、防止水土流失。

    2022-2025

    區林業局

    區水利局、農業農村委、區生態環境局

    75

    長壽湖景觀綠化提升
    項目

    涉及合羅路及新建路用地紅線內景觀綠化提升,合羅路5.62km。綠化面積約12.92m2。

    2021-2022

    區文化旅游委

    長壽旅發集團

    76

    長壽湖一島一品項目

    打造長壽湖島嶼景觀一島一品項目,在不同島嶼種植不同的植物,達到島嶼四季均可賞花賞景,并新建親水步道、廊亭、公廁等配套設施。

    2023-2025

    區文化旅游委

    /

    77

    生態文明創建

    生態文明示范創建項目

    在全區范圍內成功創建不低于十個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街道),并成功創建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2022-2025

    區生態環境局

    區林業局、區水利局、區農業農村委、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各街鎮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国产成人a视频高清网站
  • <u id="eeg5s"><sub id="eeg5s"></sub></u>
  • <i id="eeg5s"><sub id="eeg5s"></sub></i>

  • <i id="eeg5s"><thead id="eeg5s"><li id="eeg5s"></li></thead></i>